噶玛噶举
国师佛教中心
GOSHIR DHARMA
JOHOR
历史简介
仁波切为密续结集者金刚手菩萨之化身。当释尊住世时,
仁波切化身为佛陀八大弟子之一的阿难尊者,藏名贡噶奧,
世尊授记尊者为多闻第一。为三藏中经藏之结集者,
有关佛法中之禅定修持法要,皆摄于经藏之中。
当三族依怙(历顺贡布)首次将佛陀教义引入西藏雪域时,
仁波切化现为大持明噶东真,任松赞冈布王之首相,
奉命前往尼泊尔尔和中国,迎请白度母和绿度母化身的赤准公主和文成公主,
並回释尊八岁身量及十二岁身量之等身佛像,利益藏土众生,
从此佛法即如慧日,遍照整个雪域西藏。
蓮花生大士弘化藏地时,仁波切化现为莲师二十五位大弟子之一的喀欽巴支旺祝。
密勒日巴大師住世时,仁波切转世为其法子希哇俄,
以上仁波切历次化现圣者利益众生之事迹,皆由第六代大宝法王噶玛巴所认定,
並命名为「吉祥功德圆满」以加持之。
现今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之转世, 如所授记,
1954年,藏历七月十一日,具有种种瑞兆诞生之灵童被认定。
四岁时,藏历六月十五日,当第十六代大宝法王亲自为其剃发时。
朝日正好上升至东山之巅,法王宣示,此为吉兆,并赐金刚法名。
二十二日大宝法王,再驾临嘉察仁波切之驻锡大寺楚布卓伽寺,
为仁波切戴上金红色宝冠,并在国师之狮子宝座上行升座大典。
当时各地寺院也以隆重仪式来庆祝此一吉祥殊胜的日子。
然后仁波切即开始向大宝法王求法,法王倾囊相授,
第十二代嘉察仁波切是一位显密圆通之上师,亦为第十六代大宝法王之四位杰出法子之一。
建立新驻锡地
1988年,
在因缘和合之下,在一个为第十二世大宝法王噶玛巴所预言和加持的地方,
仁波切兴建了大吉祥寺,成为他的新法座驻锡地
之后,仁波切增建了闭关中心和尼众的寺院。
现今约有500位僧人在此寺院接受教育和训练,超过70位来自远近各地的僧人在此闭关;
尼众寺院中约有100位尼师。大吉祥寺为锡金最优美和著名的寺院之一,因此而为众所知。
KSNI噶玛师利那澜陀佛学院的校长
1978年,法王噶玛巴在隆德寺为僧众新建立了初级学校,依照法王的愿望,
并于此建立了名为噶玛师利那澜陀佛学院,教学高级佛学课程。1987年起,
仁波切就在此担负起该学院校长的职务,仁波切每年会在此为学院学生教授佛陀的教法和主要的密续经典。
累世的嘉察仁波切志愿是护卫噶举传承,护卫噶玛巴,仁波切多年不曾外出 一直护卫法王法座。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的摄政和根本上师
2000 年,第十七世法王为了向他的上师和噶举其他仁波切们求取法教、
灌顶和口传,冒着生命危险经历艰钜的旅途来到印度。仁波切为法王传授法教、
灌顶以及最重要的,不曾间断的实修派传承的教法。
2008年,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嘉华噶玛巴为仁波切升座为噶玛巴的摄政并赐予了仁波切新的名号‧札巴明就天佩宁洁。
法王请仁波切督导隆德寺直到法王能前往为止。
因此,仁波切大部份的时间都在隆德寺参予所有重要的活动,
像是主持法会,举行灌顶,传戒以及教学等等。
金红色宝冠之由来与说明
嘉察巴法系金红宝冠,是由第七代大宝法王噶玛巴时代制作,
其制作因缘,是因莲花生大士曾化现于大宝法王前,
亲自对法王说: 「喀欽巴支旺祝及敦通嘉威仲內之转世者,具诸佛之慈悲事业,应授予宝冠以为表征。」
然后冠于第二代嘉察达西朗嘉之顶。
再以师徒无別之心,附属嘉察仁波切护持一切佛法,保存发扬噶玛噶举传承之精华,
並为其加持与祝福。金红色宝冠之形状,与大宝法王噶玛巴之黑色金刚宝冠一样,
以示慈悲功德和成就,沒有差別。
至于颜色和冠上宝饰稍有不同,是显示弘法利生,在善巧方便上之不同,
但见到这两种宝冠,所获得之解脫利益和加持,则是一样的。
历代嘉察巴以其宝冠之力量和颜色,明确显示由金刚手菩萨化现之嘉察巴,
其身、口、意所作诸事业、意所作诸事业功德,与噶玛巴大宝法王之身、口功德无二无別。
此冠具有四种解脱功德,凡能亲见仁波切戴宝冠者,
皆由过去修持善愿、诚信、慈悲和行善的因缘所致。
因此,噶玛巴西曾谕示:“见到身冠一体者,不堕三恶道。”